星期三, 2月 01, 2012

iPhone是南韓的手機?


本文由台灣

特別提供。





  南韓媒體曾理直氣壯地聲稱iPhone是「南韓手機」,因為南韓大廠生產iPhone最貴、最關鍵的零組件,而打不進核心產業鏈的台商,只能賺辛苦錢。 

  蘋果iPhoneiPad熱銷,進一步鞏固了南韓在世界IT產業的位置。某種程度來說,iPhone是美國的勝利,也是南韓的勝利。南韓公司生產iPhone上最貴的部分零組件,南韓《北韓日報》在iPhone 4發表後宣稱,iPhone應該是「南韓手機」,因為包括螢幕、處理器、記憶體、電池等主要零件均由韓廠提供。 

南韓包辦蘋果主力零組件 

  在iPhone觸控面板最裏面,是一塊高畫質的視網膜顯示器(Retina)。這種顯示器主要在LG Display位於南韓龜尾的工廠生產。研究機構iSuppli估算,這塊LCD螢幕是iPhone上最昂貴的零組件,iPhone 4上的LCD螢幕成本約為每個28.5美元。 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(Steve Jobs)介紹新款iPhone 4時,盛讚LG的螢幕:「這種顯示器可能是做夢也想不到。」從而使其聲名大噪。 

  當初,賈伯斯親自選定LG的廣視角技術(IPS)液晶螢幕幕,作為iPhone的標準配置。這是因為這種IPS螢幕和iPhone的觸控面板貼合度最好,能達到最佳觸控效果。此外,LG生產的IPS螢幕還具有省電、沒有視差的優點,很符合蘋果對iPhone設計的要求。 

  在iPhone 4中,這種被稱作Retina的顯示器,以極其精細的畫質,虜獲了無數消費者的心。這塊顯示器極其細膩清晰——普通電腦螢幕顯示的解析度僅為72 dpi,而iPhone 4的解析度為電腦的3倍多。 

  iPhone最貴零組件LCD螢幕由南韓LG生產、iPhone 4A4晶片由南韓三星代工。蘋果曾介紹iPhone 4的續航時間大幅提升,主要歸功於三星電子生產的大容量電池,以及積層陶瓷電容器。iPhone 4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晶片也來自三星電子;iPhone 4還使用由南韓中小企業生產的零件,包括壓敏電阻器和軟性電路板等組件。 

  2010年,僅三星一家公司,就提供蘋果價值74.8億美元的原材料,南韓成為蘋果最重要的零組件採購地之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蘋果從南韓採購的零組件大部分是高附加價值、不易替代的組件。 

  曾經,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以追求大尺寸、高世代為趨勢,三星、夏普、LG等液晶巨頭,紛紛架設高世代液晶生產線。8代線、10代線,甚至12代線,越大似乎越代表廠商實力。但近幾年在蘋果手機、平板電腦大紅之後,液晶顯示器的競爭焦點已重回中小螢幕,並且中小螢幕相關的技術競爭也更為集中。

LG
螢幕讓賈伯斯大誇讚 

  為了確保南韓在顯示技術方面的領先,南韓政府也積極參與這一行業。20105月,南韓政府宣佈了為期5年的計劃,將投資約185億美元到下一代液晶顯示器設備和元件廠商。 

  LG和三星在顯示技術上的競爭一直很膠著。雙方採用不同的技術,也各自培育了自己的陣營,這種競爭大大推動了南韓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。 

  在LG Display的產品陳列室裏,有正在開發著的大量新型顯示技術。在這裡,LG處處希望將自己的產品,和採用不同技術規格的三星產品做比較,以凸顯自己產品更好的特性。雙方在中小尺寸顯示器、3D電視等多方面較勁。 LCD面板大體分為VAVertical Alignment)和IPSIn-Plane Switching),而三星和LG Display各自固守著VAIPS領域,培育自己的陣營。VA具有色彩鮮艷、明暗比高的優點,但有殘影缺點,相對的IPS視角較廣且無殘影,但明暗比則較低。然而蘋果引領的觸控面板風潮,較能凸顯IPS面板的優點,讓三星的VA陣營多少有些失利。 

  和蘋果合作,為LG Display這樣的廠商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。蘋果在2010年初發表iPad時,賈伯斯對LGIPS螢幕讚不絕口,使LG品牌形象大大提升,致使該公司收到來自各方的訂單,產能常常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態,為此LG Display數次擴充產能。在此之前,IPS技術一度在業內受到冷落,蘋果帶動的效應,重新喚起業界對IPS技術的興趣;LG Display也藉助於蘋果,一舉奠定在此一領域的領導地位。 

  為確保面板的供應,蘋果向LG Display支付了鉅額訂貨預付款。外界分析,這筆預付款將會用來研發新技術,以及擴充產能,確保對蘋果的供貨。 

  三星和LG等大集團幾乎生產著一切,從產業鏈最上游到最下游,高度垂直整合,為這些南韓企業帶來了很強的競爭力;在蘋果掀起的這場智慧型手機風暴中,這種垂直整合的威力再度顯現。 

  以三星為例,三星最大的優勢在於囊括了研發、元件、生產、銷售等各個環節,尤其是三星在整個IT產業的上游關鍵零組件上的佈局,為其在全球產業競爭中奠定有利地位。無論是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、顯示器、CPU還是電池,三星都擁有獨立的核心技術。正因為三星在這些生產環節上有著領導地位,使三星能以最大幅度降低元件成本,達成規模效益。 

 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,大多數手機廠商僅僅是充當組裝工廠,而三星實現了元件和研發、組裝、銷售的全部流程,無疑在整個產業鏈之中控制了巨大的利潤空間。 

三星的垂直整合打趴對手

  2010年,三星總共對外投資了97億美元,其中有18億美元投在邏輯晶片和晶圓代工上。與此同時,三星宣佈在美國德州的奧斯汀市投資36億美元擴產,為蘋果生產處理器。依靠南韓雄厚的財團支援,三星在一些重大產能投資上屢出大手筆,並對台積電這樣的對手構成嚴重威脅。 

  由於三星自己掌握了主要零組件,其手機、平板電腦獲得了相當大的成本優勢。由於上下游高度集成,所以三星的產品無論規格、價錢、上市時間都拿捏得恰到好處,因而在市場上獲得了不小的成功。在筆記型電腦業務上,三星除了處理器與作業系統外,包括筆電所需的面板、記憶體、IC元件,一直到機殼、光碟機等,幾乎全部具備製造能力。 

  位於東亞地區的日本、南韓和台灣,在半導體、面板、電子元件上形成激烈競爭。隨著iPhoneiPad引發電子產業革命,這種競爭關係再次放大。 

  「仔細算算就會發現,搞了半天,大家吃的不是蘋果,而是蘋果皮榨出的果渣泥。」一位台灣業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,一針見血地評價了產業的現實。比起南韓,其他地區的蘋果供應商,賺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。 iPhone中最貴的零組件——顯示器和處理器,都是在南韓生產;而iPhoneiPad廣泛使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晶片,三星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,佔有全球市場四成左右的市佔率。而蘋果從三星採購的DRAM晶片,三星也佔據絕對領導地位,控制世界50%左右的產能。 

  相比之下,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廠商,在這場戰役中處於較為不利的位置,只拿到iPhoneiPad中組裝、電池、印刷電路板、連接器、被動元件等,利潤較薄的非關鍵組件訂單。這些領域幾乎都存在激烈的競爭,利潤與南韓廠商控制的關鍵零組件相去甚遠。 

  經濟學家郎咸平指出,比起三星這樣的巨型南韓企業,台灣IT企業習慣將整個產業鏈切成支離破碎的小企業,每家企業專注做其中一個小環節,產業分工過細。這和三星的垂直整合是相反的兩條道路,造成台灣的IT企業相互競爭過於激烈,企業利潤微薄。 (本文摘錄自第六章)(編輯部整理,《商業週刊》) 

  書籍簡介_iphone ··台灣 

  作者:曾航 
  出版社:人類智庫 
  出版時間:2012118 

  作者簡介_曾航 

  南京大學畢業,中國《21世紀經濟報導》資深記者。花費近2年時間,實地走訪蘋果的產業鏈,領域包括:蘋果產品的軟硬體設計、供應鏈、通路體系,以及地下經濟;地域包括:美國矽谷、日本、南韓、台灣、香港、深圳、上海、蘇州、重慶、長沙、北京等地,以及採訪過數十家蘋果的供應商及合作夥伴。